滲碳件的淬火方法
發布時間:2013-11-29 09:27
實際生產過程中,根據滲碳后各種具體情況,分別采取不同的熱處理方法。影響滲碳后熱處理工藝的因素,經過滲碳之后的零件,由于心部和表面層的含碳量相差較大,心部與表面熱處理的相變溫度發生了較大差異,同時長時間高溫滲碳引起晶粒粗化,使鋼性能惡化。
(1)滲碳后感應加熱淬火+(160~200)℃低溫回火。
(2)表面層高耐磨性、少殘余奧氏體、淬火變形小。淬火加熱溫度有兩種,780~810℃與820~850℃。滲碳后緩冷,重新加熱一次淬火+(160~200)℃×(2~3)h低溫回火工藝。
(3)滲碳后重新加熱淬火+冷處理+(160~200)℃低溫回火。對于高合金鋼,在心部Ac1和Ac3溫度加熱淬火,表層殘余奧氏體量多,經冷處理(一般-70~120℃),促使奧氏體轉變,提高表面硬度,增加耐磨性。
(4)滲碳后高溫回火[(650~680)℃×(6~38)h],一次淬火+(160~200)℃×(2~3)h低溫回火工藝。淬火加熱溫度為840~860℃,適用Cr- Ni合金滲碳鋼,高溫回火是使滲碳冷卻形成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分解,便于切削加工,使滲層淬火殘余奧氏體量減少。
(5)除了要合理選擇淬火方法和嚴格控制預冷溫度外,還應考慮到零件鋼材必須是細晶鋼,而且滲碳后只是進行磨削加工,因直接淬火后難以進行其他切削加工。滲碳后預冷(到Ar3之上,一般是800~850℃)直接淬火+(160~200)℃×(2~3)h低溫回火工藝。淬火介質選擇按照“滲碳后直接淬火”方式。
(6)雙重淬火工藝是在滲碳后進行兩次淬火處理,然后再低溫回火的熱處理工藝。第一次淬火或正火:淬火溫度常為Ac3+(30~50)℃,對碳鋼為880~900℃,對合金鋼為850~910℃??梢韵凉B層網狀碳化物、細化心部組織,為進行表面層第二次淬火準備良好原始組織。第二次淬火加熱[一般為Ac1+(40~60)℃,即在Ac1~Accm]在760~800℃+(160~200)℃低溫回火,適用于重要滲碳件和采用粗晶粒鋼的滲碳件。
(7)根據零件所用鋼材淬火件尺寸大小、對變形要求等方面特點,可在預冷后進行水淬、油淬、水-油雙液淬或者用120~160℃熱油分級淬火。滲碳后直接淬火+(160~200)℃×(2~3)h低溫回火工藝,廣泛應用于細晶粒鋼滲碳中,生產周期縮短,勞動生產率提高,能源消耗節省,生產成本降低。缺陷是:殘余奧氏體多,淬火變形大。
對心部組織、性能要求較高合金滲碳鋼零件,淬火溫度應略高于心部Ac3,常為Ac3+(30~50)℃,心部完全重結晶,使晶粒細化,淬火后可獲得細晶粒低碳馬氏體或索氏體組織,具有較好強韌性。這一淬火溫度對表面層屬于偏高的范圍,因超過表面層Accm點,晶粒有粗化傾向,且淬火后殘余奧氏體較多,但可消除網狀碳化物。
在生產實踐中,對于一般碳鋼滲碳零件,一次淬火溫度常在Ac1~Ac3既高于Ac1+(40~60)℃,又低于Ac3+(30~50)℃,如820~850℃之間,淬火后兼顧了表面與心部組織、性能要求。這種淬火溫度,對心部要求強而韌,表層允許有較多殘余奧氏體、表面耐磨、抗點蝕疲勞性能良好零件特別適用。
淬火介質選擇,可按照鋼材淬火性能、零件尺寸和形狀特點、組織性能和變形量要求等,采用單液、雙液、分級等方式進行淬火。
本文參考《熱處理工藝問答》一書。
常見問題

相關鏈接
亚洲午夜天堂在线A毛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