氮化工藝的制定
發布時間:2013-12-11 09:27
(1)滲氮前的熱處理
工件在滲氮前最適宜的預先熱處理是調質處理,得到的回火索氏體組織是滲氮層的最佳基體組織,必須注意調質后不允許有游離鐵素體存在,否則將引起滲氮層脆性剝落。
調質回火溫度越高,隨后的滲氮層深度越深,但心部及滲氮層的硬度較低;回火溫度越低,則滲氮層深度越淺,心部及滲氮層的硬度越高。因此,必須選用適當的調質回火溫度,使心部及表面滲氮層都能達到規定的要求。
對于形狀復雜的精密工件,在滲氮之前應進行1~2次去應力處理(也稱穩定回火)以減小滲氮過程中的變形。處理溫度高于滲氮溫度,但低于調質回火溫度,以免降低硬度。一般情況保溫8~10h,隨后冷至300℃后出爐空冷。對形狀簡單精密度要求不太高的工件,可不進行去應力處理。
(2)滲氮前的準備
①工件裝爐前要用汽油或酒精進行去油、去污處理,工件表面不允許有銹蝕及臟物。
?、诜罎B處理對工件上不需滲氮部位進行防滲處理。
?、垲A留加工余量,工件在預先熱處理前應有足夠的加工余量,以便在滲氮前機加工過程中能將脫碳層全部去除。
?、馨卜旁嚇?,在滲氮爐中放置預先加工好的、與工件同材料并經過同樣預先熱處理的試樣,以便于檢查滲氮層深度、表面硬度及金相組織等。
(3)滲氮介質及設備
滲氮介質用氨氣,含水分量小于0.2%,氨氣的干燥罐,每開爐2~3次清理一次,烘干或更換干燥劑。滲氮通常在專門的滲氮爐中進行,或井式氣體滲碳爐中進行。
(4)滲氮工藝參數的選擇
①滲氮溫度:一般說來,強化滲氮的溫度選在500~530℃。
滲氮溫度高,氮化物彌散度越小,滲氮層硬度低。溫度超過595℃,則氮化物強烈聚集長大,表面硬度顯著下降。相同的滲氮時間內,滲氮溫度越高,工件變形越大,心部的強度也隨之降低。滲氮溫度過低,滲氮速度慢。
②滲氮時間:滲氮溫度一定時,滲氮層的深度決定于滲氮保溫時間,不同的滲氮溫度和時間對滲氮層深度和硬度的影響是不同的。
滲氮層深度總是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,開始增加的速度較快,隨后就越來越慢了。由于鋼中的合金元素對氮在鋼中的擴散速度有影響,所以不同的鋼種需要的滲氮時間是不同的,需經具體實驗后方可確定。
在510℃氮化的38CrMoAlA鋼,滲層深度≤0.4mm時,氮化速度是0. 01~0. 015mm/h;當深度在0.4~0.7mm肘,氮化速度是0. 005mm/h。
③氨分解率:在某一溫度下,分解的氮、氫混合氣體占爐氣中氣體體積的百分比,即表示了爐內氮的分解程度,影響氨分解率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滲氮溫度、氨氣的流量、進氣與排氣的壓力、工件的表面狀態及有無催化劑等。
滲氮溫度升高,氨分解率增大。滲氮時氨的分解率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。分解率過小時(5%~10%),鋼吸收氮的能力下降;分解率過大(>80%)時,由于爐中氫氣濃度過高,吸附在工件表面反而妨礙氮的滲入,鋼的吸氮能力也下降。在某一滲氮溫度下,氨的分解率有一合適范圍。
氨的分解率是通過調整氨的流量來控制,氨流量越大,爐內停留時間越短,則分解率越低。反之,分解率越高。
升溫階段通入氨氣量,將流量調至15~100L/s(視具體情況酌定),使進氣壓力達到20~40mm油柱。然后將爐溫升至200~250℃,保溫1~3h,用氨氣將氮化罐和管道中的空氣排出。當測得氨分解率為零,表明氮化罐內空氣已被排盡時,才允許繼續升溫。這時便可把氨氣流量調整到維持爐內有一定的正壓,保證零件不被氧化即可。
④冷卻:當保溫結束后,對一般零件隨爐冷至450℃以下,便可加快冷卻速度。但對變形要求嚴格的零件需待隨爐冷至200℃以下出爐。在降溫階段,仍需繼續通氨,來維護罐內有一定正壓,以防空氣迸罐使零件表面產生氧化。
⑤滲氮件的質量檢驗:質量檢驗滲氮工件項目主要有外觀、滲氮層深度、硬度、脆性、工件變形及金相組織等。
外觀表面應呈均勻的銀灰色而無光澤,不應出現氧化色和局部亮點。滲氮層硬度常用表面洛氏硬度計(HRN)或維氏硬度計(HV)檢驗滲氮層硬度。滲氮后的心部硬度可用洛氏硬度計檢查。
(5)常用滲氮方法
根據工件所用鋼材和技術條件不同,可采用不同的滲氮方法,常用的有等溫滲氮法、二段滲氮法和三段滲氮法。以38CrMoAl鋼氮化深度0.4~0.6mm,表面硬度≥900HV為例。
①等溫滲氮:等溫滲氮又稱一段滲氮法。是在一個恒定的溫度下(480~530℃)進行長時間滲氮的過程。第一階段保溫15~20h,控制氨分解率在低限(18%-25%),以便獲得高硬度表面層。第二階段是表層氮原子向內擴散,氨分解率可提高為30%~40%,保溫60h左右。為降低滲氮層的脆性和硬度,可在滲氮結束前2~3h進行退氮處理,氨分解率控制在70%以上,并適當提高退氮溫度至560~570℃。
等溫滲氮溫度低,工件變形小,但滲氮周期太長,表面易產生脆性層。適用于滲氮深度淺,尺寸精密、硬度要求高的工件。
②二段滲氮法:第一階段除保溫時間外,其他參數與等溫滲氮工藝相同。第二階段把滲氮溫度提高到550~560℃,以加速氮原子的擴散,縮短滲氮周期,氨分解率提高到40%~60%,結束前也應提高氨分解率和溫度進行退氮處理。
二段滲氮法表面硬度略低,變形略有增大,但滲氮速度比等溫滲氮快,適用于要求較深滲氮層、批量較大工件。
③三段滲氮法:這是在二段滲氮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。其特點是適當提高第一二階段的溫度及氨分解率,加快滲氮過程,同時增加較低溫度的第三階段,以保證表面含氮量而提高表面硬度。三段滲氮能進一步提高滲氮速度,但變形量較大,表面脆性也較大。只適宜較粗、短的結構零件。
本文參考《熱處理工藝問答》一書。
常見問題

相關鏈接
亚洲午夜天堂在线A毛片